2025-05-02 18:51:09 | 高校选途网
以下是部分2024强基计划大学入围分数线:
由于部分院校未公布入围分数线,且不同省份分数线差异较大,如需了解其他学校或省份的分数线,建议前往各高校官方网站查询。
由于各院校在不同省份的录取分数线差异较大,且部分院校未公布录取分数线,所以难以给出强基计划36所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以下为你列举2024年部分院校强基计划入围和录取分数线情况:
需注意,入围分数线是高考成绩,而录取分数线是高考成绩与考生在该校的测试成绩综合计算得出的,对高考生参考价值较大的是入围分数线。
2024 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强基计划仅招生生物育种科学专业,其入围分数线和录取分数线如下:
入围分数线不同省份有所不同,范围在 566 - 604 分,具体为:甘肃物理类 566 分;陕西理科 572 分;山西理科 575 分;湖南物理类 579 分;山东 585 分;河北物理类 588 分;重庆物理类 590 分;河南理科 592 分;安徽物理类 599 分;四川理科 604 分。
录取分数线生物育种科学专业最低分为 78.91 分,对应地区为甘肃省。
需注意,强基计划最终录取依据综合成绩,其计算方式为高考成绩占 85%、校考成绩占 15%,校考含笔试(学科基础测试)和面试(科研潜质评估)。2025 年及以后的分数线会受当年试题难度、报考人数等多种因素影响,建议关注学校官网获取最新信息。
以上就是高校选途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高校选途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高校选途网:www.baoaidong.com强基计划36所大学排名强基计划36所大学排名如下:1、北京大学2、中国人民大学3、清华大学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5、北京理工大学6、中国农业大学7、北京师范大学8、中央民族大学9、南开大学10、天津大学11、大连理工大学12、吉林大学13、哈尔滨工业大学14、复旦大学15、同济大学16、上海
强基计划36所大学入围分数线2020年度强基计划36所大学的入围分数线(理工类)如下:1.北京大学:570分2.清华大学:555分3.复旦大学:550分4.上海交通大学:540分5.浙江大学:530分6.南京大学:525分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522分8.同济大学:517分9.北京航空航天大学:516分10.北京理工大学:515分11.哈尔滨工业大
强基计划36所大学名单及专业1.强基计划36所参与大学名单及专业如下:北京大学招生专业:-数学类-物理学类-化学类-力学类-生物科学类-历史学类-考古学-哲学类-中国语言文学类(古文字学方向)-基础医学(八年制)北京大学将开展“博雅学堂”试点工作,充分发挥北大的学科优势和人才培养优势,推行最前沿的管理理念和更优化的培养模式,对综合素质全面或基础
2024强基计划36所大学入围分数线以下是部分2024强基计划大学入围分数线:清华大学:安徽物理类687分;福建物理类681分;甘肃物理类672分;广东物理类677分;河北物理类671分;河南理科687分。北京大学:江苏物理类677分、历史类656分;北京理科类675分、医学类665分;甘肃物理类674分;山西理科677分。国防科技大学:辽宁省61
2022年强基计划入围名单2022年强基计划入围名单为: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
强基计划36所大学名单及专业1.清华大学:工学领域的领军者,管理学领域的佼佼者,2019QS世界大学排名第17位,稳居国内高校之首,综合优势显著。2.北京大学:理学、医学、哲学、经济学、文学、历史学等学科领域内的顶尖选手,法学领域亦表现出色,2019QS世界大学排名第30位,与清华比肩而立。3.复旦大学:医学和文学领域排名第二,历史学、管理学、哲学、理学、经济学实力突出,被誉为南方小
强基计划36所大学名单及专业1.强基计划36所参与大学名单及专业如下:北京大学招生专业:-数学类-物理学类-化学类-力学类-生物科学类-历史学类-考古学-哲学类-中国语言文学类(古文字学方向)-基础医学(八年制)北京大学将开展“博雅学堂”试点工作,充分发挥北大的学科优势和人才培养优势,推行最前沿的管理理念和更优化的培养模式,对综合素质全面或基础
强基计划36所大学名单及专业1.强基计划36所参与大学名单及专业如下:北京大学招生专业:-数学类-物理学类-化学类-力学类-生物科学类-历史学类-考古学-哲学类-中国语言文学类(古文字学方向)-基础医学(八年制)北京大学将开展“博雅学堂”试点工作,充分发挥北大的学科优势和人才培养优势,推行最前沿的管理理念和更优化的培养模式,对综合素质全面或基础
2024-05-17 22:21:16
2024-06-17 05:17:50
2024-09-20 01:45:16
2024-01-03 14:36:38
2024-07-11 23:43:22
2024-07-18 02: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