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30 10:09:15 | 高校选途网
深圳大学联系电话:0755-26536235,0755-26736235
深圳大学198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肩负着为特区培养人才和为国家高等教育改革探路的光荣使命。中央、教育部和地方高度重视深圳大学建设,组织北大援建中文、外语类学科,清华援建电子、建筑类学科,人大援建经济、法律类学科,一大批知名学者云集深圳大学。建校伊始,学校在高校管理体制上锐意改革,在奖学金、学分制、勤工俭学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率先在国内实行毕业生不包分配和双向选择制度,推行教职员工全员聘任制度和后勤部门社会化管理改革,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深圳大学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文明校园。
建校40年,深圳大学秉承“自立、自律、自强”的校训,紧随特区,锐意改革、快速发展,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多层次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体系,形成了“特区大学、窗口大学、实验大学”的办学特色,培养了近30万各类创新创业人才,95%以上扎根粤港澳大湾区,为特区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学校实施高水平大学建设发展战略,成为内地进步最快的大学之一,综合实力得到全面快速提升,实现了从本科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科研并重型大学的转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人事管理体制等领域的改革走在全国前列。目前,学校已经成为一所特色鲜明、实力雄厚、在国内外具有良好声誉和重要影响力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
深圳大学现有粤海、丽湖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2.72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200.74万平方米。学校教学资源丰富,科研设施齐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5亿元。图书馆馆舍90215㎡,全校纸本资源451.45万余册,全文电子图书303.01万余册,全文电子期刊12.79万种。现有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践教学基地1个。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建有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3个,科技部国际合作基地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2个。
深圳大学现有在校生43195人,其中本科生28448人、硕士研究生13546人、博士研究生696人、留学生505人;现有成人教育学生25682人。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涵盖哲学、文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医学、历史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学校设有27个学院,101个本科专业,2所直属附属医院。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4个,省级一流学科17个;有学术学位博士授权一级学科15个,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类别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博士后工作站1个。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9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27个。工程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物理学、社会科学总论、环境科学/生态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精神病学与心理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地球科学等16个学科进入ESI学科世界排名前1%,在中国高校扩展版ESI高被引论文排行榜中位列第30位;其中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在深圳本土高校中率先进入ESI全球前1‰。学校发起组建“地方高校UOOC联盟”,加盟高校达137所,上线课程847门,选课学校累计766所,累计选课人次突破170万。2021-2022学年本科生获各级各类竞赛奖1061项,其中国际67项、国家级382项、省部级612项。
学校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成果丰硕。现有教职工4033人,其中专任教师2606人(教授586人、副教授802人、讲师1178人)、技术人员588人、管理人员839人。有博士后1220人,专职研究人员698人。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79位,广东省高层次人才96位,深圳市高层次人才2093位。
学校不断深化科研体制改革,科研项目与经费增长显著。2022年,科研总经费超过18.4亿元;202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5项,立项数居广东省第3位。2022年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0项,排名位居广东省高校第三。2022年SCI收录论文6271篇,SSCI收录论文699篇。2022年获专利授权1192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894项。《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现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为CSCD核心库、荷兰Scopus、英国INSPEC等国内外权威检索数据库源期刊,多次荣获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称号;《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是CSSCI来源期刊、全国高校社科名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化科研合作、国际化师资建设、国际文化交流”,目前与境外284所高校签署了协议,开展学生交换、教师研修和科技交流、合作办学等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并积极吸纳全球留学生就读深造,打造学校国际化氛围,全面提升国际交流质量和层次。
当前,深圳大学积极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坚持文化引领,强化创新驱动,追求内涵发展,加快创建世界一流综合性大学,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标杆大学而努力奋斗!
一、南开大学联系电话南开大学联系电话:022-23504845,022-60365167二、南开大学简介南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母校。学校肇始于1904年,成立于1919年,由近代爱国教育家严修、张伯苓秉承教育救国理念创办。1937年校园遭侵华日军炸毁,学校南迁,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回津复
一、天津大学联系电话天津大学联系电话:022-60316985,022-27405486二、天津大学简介天津大学(TianjinUniversity),简称天大,其前身为北洋大学,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之先河。“甲午战争”失败后,学校在“自强之道以作育人才为本,求才之道以设立学堂为先”的办学宗旨下,由清光绪皇帝御笔朱批,创建于天津,由盛宣怀任首任督
一、武汉大学联系电话武汉大学联系电话:027-68754231二、武汉大学简介江城多山,珞珈独秀;山上有黉,武汉大学。武汉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武汉大学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历经传承演变,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国立大学。1946年,学校已形成文
一、江南大学联系电话江南大学联系电话:0510-66618590二、江南大学简介江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厚重的文化积淀,源起1902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历经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等发展时期;1958年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系整建制东迁无锡独立建校,成立无锡轻工业学院;1962年无锡纺织工学院并入无锡轻工业学院;1995年更
一、山西大学联系电话山西大学联系电话:0351-7018101,0351-7011886二、山西大学简介山西大学是中国办学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教育部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部省合建大学。学校的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山西大学堂,其悠远的文脉可以上溯至明清时期的晋阳书院、三立书院和令德堂书院。学校创办的山西大学堂译书院,是中国近代大学创办的第二所译书院,有力促
一、海南大学联系电话海南大学联系电话:0898-66266469,0898-66251607二、海南大学简介海南大学是2007年8月由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与原海南大学合并组建而成的综合性重点大学,是教育部和海南省人民政府部省合建高校。学校秉承“海纳百川大道致远”的校训,弘扬“自强敬业厚德弘毅”的校风。2008年12月,经国家批准成为“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2年,进入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
一、浙江大学联系电话浙江大学联系电话:0571-87951006,0571-88981979二、浙江大学简介浙江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高等学府,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胜地杭州。浙江大学的前身求是书院创立于1897年,为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校之一。1928年,定名国立浙江大学。抗战期间,浙大举校西迁,在贵州遵义、湄潭等地办学七年,1946年秋回迁杭州。1952年全国高
一、辽宁大学联系电话辽宁大学联系电话:024-62202299二、辽宁大学简介辽宁大学是一所具备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医、艺等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现有三个校区,即沈阳崇山校区、沈阳蒲河校区和辽阳武圣校区。学校占地面积2222亩,校舍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辽宁大学源起于1948年11月东北人民政府在沈阳建立的商业专门学校,
2024-06-22 17:17:48
2024-07-11 21:01:22
2025-06-15 11:43:05
2025-05-28 07:20:01
2025-06-06 20:19:31
2025-06-04 21:2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