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高校选途网小编整理了填报志愿的梯度怎样掌握?(关于高考平行志愿的学校梯度)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填报志愿的梯度怎样掌握?
填报志愿,其难度不亚于高考。要填报好志愿,可从以下提供的填报志愿“关键词”着手。
要素一:自我定位
高考前后的自我定位是非常重要的,它将极大地影响考生高考志愿的最终填报。自我定位是指考生客观地分析自己在整个考生群体中的位置,包括班级、校内、市内以及省内考生的大体名次。自我定位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自我评价,二是他人评价。这两部分是密不可分的。
考生首先进行自我评价,如果是考前填志愿,可根据本人高中阶段平时成绩,现有年级排名,省、市模拟考试成绩以及本校近几年升入各类大学的人数,确定自己在中学年级大排行以及省、市的排行,找到自己相对应的位置,这里切记不能仅靠一次考试成绩来确定自己的排名;如果是考后填志愿,可根据高考估分来确定自己在本校以及省、市的排名。考生在自我评价时,他人的评价也是特别重要的,所以一定要尽量多和大家相互交流。这些人中包括班主任、任课老师、家长和同学,甚至学校领导。但这些评价中,班主任的评价最重要,因为他最了解你。自我定位时,还有一项不能忽视,就是考生本人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每个人的能力是有差异的,同一个专业,有的学生读得吃力,而有的学生却是如鱼得水。所以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应该充分考虑自己的能力特长,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录取竞争力,对今后成才也有很大作用。
要素二:招生信息
招生信息是指对填报志愿有帮助的信息,主要有两类:一个是招生政策,另一个是院校信息。填报志愿前要尽量搜集这些信息。
关于招生政策,要先搞懂一般的招生政策和招生办法,再了解和熟悉新出台的改革措施,明白招生改革措施对考生升学将会带来什么影响。全国现有大学1000多所,本科专业300多个,要了解所有院校信息是不现实的。所以要根据自我定位以及自己分数所能达到的批次,尽量掌握该批次院校信息。对于该批次的院校也不可能各个了解,可把院校划分不同的类别(综合性大学、理工类院校、师范类院校、财经类院校、医药类院校、语言类院校等),从每个类别中选出几所适合自己的学校,可通过招生简章、招生章程、大学网站等,获得有关信息。主要了解这些院校的特点、所在地、收费情况、师资力量、专业设置、就业情况、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等,通过细致斟酌,决定取舍。在填报志愿时应充分了解所报高校3年来录取的最低分、最高分和平均分;最低分意味着考生能否进入该校;平均分意味着考生能在该高校中可选哪些专业;最高分意味着考生能否随心所欲选择专业。其中最重要的是平均分,考分在平均分上下,在没有意外的情况下,录取的概率可以说是百分之百。
要素三:第一志愿
考生填报的志愿是有先后顺序的,高考录取时,省、市招办按志愿顺序同时向各高校提供考生档案,也就是说每批录取时招生学校在同一时间里都录取同一志愿顺序考生,录取顺序从前向后先录第一志愿,这就决定了第一志愿的重要性。如果考生所报学校第一志愿生源充足,那么一般来说学校就不再要第二、第三志愿报考该校的考生档案了,只有在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情况下学校才考虑提取第二、第三志愿报考该校的考生档案。从近几年录取情况看,第一志愿录取的占80%左右,重点大学第一志愿录取更高达90%左右,而名牌高校,几乎都是录取第一志愿考生。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必须综合自身实力和志向兴趣等实际情况慎重、合理填报每一批的第一志愿,才能确保你每一批的录取。
要素四:志愿梯度
同批次录取的高校由于报考人数不同,导致录取分数有高有低,从而形成同批志愿中院校之间的高低层次的梯度关系。每所高校都有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不同专业报考人数不同导致不同专业录取分数的高低,也形成专业梯度。不同批次的高校录取有先后,分数是不同的,形成批次梯度。因此,通常所说的志愿梯度,应该包括三方面内容:志愿学校梯度、志愿专业梯度和志愿批次梯度。
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不但填报的学校志愿要有梯度,填报同一学校中的专业间也应有梯度,而且批次之间也要有梯度。填报时,在同批的高校中,按照高校实力、区域分布、考生流向,将同批次高校分成不同的层面,在每一个层面中选择一所高校,再将被选中的高校排列成合理的顺序。这里特别要注意一个问题,不能仅依据高校历年录取分数的高低,划分高校的录取层次。尽管有些高校录取分数线有差异,但历年都能按照第一志愿完成录取任务,那么这些高校就应该划为同一录取层次。同一院校填报的专业不能集中在一个水平线上。在根据自己水平确定好第一专业后,再按照往年各专业录取分数高低进行排列。在选填每一批次高校时,避免选择历年录取分数线达到高一批次最低控制线的高校。
要素五:大小年
考生在填报学校志愿时,会参照前几年,特别是上一年该校在当地的录取分数线。如果上一年某校分数特别高,当年报考的学生会担心不被录取而纷纷改报其他学校,从而导致报考人数减少,分数线降低。而后一年的考生看到这一年分数低,则都集中到这里来,分数线自然又上去了。这就形成了一所高校在当地的录取分数线“一年高、一年低”的“大小年”现象。考生及家长在填报志愿时要充分注意到这一点,正确分析和把握“大小年”的问题,分析3到5年的录取分数的变化,找出相应的规律,避开高峰(大年)寻找低谷(小年)。
要素六:服从调剂
高校录取过程中由于招生院校多,考生志愿不平衡,因此设置调剂志愿栏以弥补志愿不平衡的缺陷。考生如果服从调剂,录取的机会就更多。“是否愿意服从调剂”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当你未被所填报的学校录取时,你是否愿意调剂到其他学校;二是当你的档案被某所大学提取后,你所填报的专业未被录取时,你是否愿意调剂到该学校的其他专业。
对待调剂志愿,考生要慎重考虑,再作决定。专业不服从,有可能会被退档;如果是最后批次院校,专业不服从即可能意味着考不上。院校不服从,有可能会滑落下一批次高校,甚至落榜。因此,一些实力不是特别强的考生应当珍惜这个机会,慎写“不服从调剂”。高等学校逐渐向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方向发展,上什么学校和学什么专业固然重要,但首先要保证有学可上,能够系统地接受正规高等教育显然更为重要。对待调剂志愿,考生应认真考虑明确表态,凡空白不填便被视为不服从。在填写时,除了明确表态是否服从外,也可具体表态,如“除某某院校或专业外均服从”,或把不服从的院校或专业代码明确标出。
明确填写服从调剂,就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被录取后就要努力学习,逐步培养专业兴趣,也可以通过选修课程、双学位或辅修专业项目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
要素七:专业限制
专业限制是指由于考生身体素质、知识技能等方面不能达到某些专业的要求而被限制报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标准》列举了某些疾病或生理缺陷所限报的专业;高校根据专业性质、特点,提出学习本专业对身体素质、生理条件、知识技能的要求,并在招生章程中明确刊登。

关于高考平行志愿的学校梯度
对于平行志愿,今年确实是非常的火,有许多的专家学者也写了很多文章也都说了,而且北京的平行志愿是第二志愿施行,这个已经尘埃落定了。我在这里讲讲它的基本技巧,那什么是基本技巧呢?就是在填报平行志愿当中,首先应该考虑什么?在这个当中有一些专家学者也好,甚至是有一些招办的人员也好,他们向考生介绍填报志愿的时候,他们都主要要求考生要把握梯度。这个梯度需不需要把握?这个是需要的。但是如果仅仅只要求梯度,这个肯定是错误的。把握梯度必须要有前提条件,那么有什么样的前提条件呢?我们大家知道现在有一些院校尤其是第一批次当中的重点院校,大多都规定了有院校志愿级差。那么我们在填报院校的时候,首先就要考虑这个志愿级差。我自己的高考竞争实力,当然主要是考分了。我符不符合他的志愿级差的要求,这个是首先要考虑的。如果符合了,才可以考虑报。如果不符合,那根本是不需要考虑的,这仅仅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由于我们这些高校当中,他规定的志愿级差,我把它定义为还有真假之分。就是有的院校规定的志愿级差是真级差,有的固定是假级差。那么什么是真级差呢?就是他在生源充足的情况下招非第一志愿的高分考生,这个就是真级差。如果你在考虑的时候报了,仅仅在这个前提条件上满足了,那么你被投档录取的可能性才会有,不然是根本没有的。假如你填报了假志愿级差的院校,他是生源不足的情况下,这个就不合适了。
当然了有一些考生和家长会说,首先考虑志愿级差,那如果有些院校没有志愿级差怎么办呢?确实是这样,我们绝大多数的院校都没有规定志愿级差,那么没有规定志愿级差的院校,我们如何来考虑填报平行二志愿呢?那就是要看这些学校他在前3年他的第二志愿,也就是第一志愿的生源足不足,他招不招第二志愿。如果说这些院校前几年每年的第一志愿生源都很充足,而且你经过分析,今年的第一志愿他也可能会非常的充足,那么你就没有必要去报,你的梯度再大也没有用,因为它是地区志愿优先,所以这个你要把握。在把握了这两个前提条件的基础之上,你再来把握一定的梯度,那么只有这样你的平行二志愿才具有被投档、被录取的可能,那么也就是说你填报的平行二志愿才有可能发生作用。以上讲的是平行志愿基本的技巧,当然至于说完整的谈如何填报平行二志愿,里面的方法还是很多了。
那么在解读招生政策当中,我们的考生和家长对于国家的政策,省市区的招生政策都是非常重视了,这个是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但是本人也认为现在有一个不太好的倾向,就是什么呢?就是大家对于高校的招生政策,尤其是高校的招生章程还不够重视,本人认为,尤其希望广大的考生和家长高度重视高校的招生章程,为什么?自2002年以来教育部在每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当中都明确指出:高等院校的招生章程是高校向社会发布招生信息的主要形式,是高等学校开展招生工作录取新生的重要依据。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高校的招生章程,既然这个章程这么重要,那么我们如何来利用这个高校的招生章程来进行高等志愿填报呢?我本人认为,最起码应该做到以下这两种方式之一,当然最好的是什么呢?就是采用指导性的填报。什么是指导性的填报呢?也就是说在你的意向当中选中了一些学校,有十余所、二十所,你就研读这些学校他所发布的招生章程,将自己的竞争实力和学校招生章程当中所有的要求进行比照,符合的就可以考虑留下来,那么很有可能经过做这样的工作以后,符合你的学校少的有三到五所,多的有七到十余所,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怎么选择呢?那就选择最佳的。什么是最佳选择呢?就是把这些完全都符合的这些学校你从中挑出你的竞争实力和学校的竞争实力最佳吻合的那所学校作为第一志愿进行填报,那么其他的如果有必要,可以作为非第一志愿进行填报或者是下一批次的填报,这就叫做指导性的填报。
那么还有一种就是把关性的填报。也就是有一些考生和家长他认为指导性的填报过于繁琐,或者说他还没有那么高的重视程度,那么本人奉劝他一定要做到把关。什么时候把关呢?就是当你把你的各个志愿学校都已经确定好了以后,再正式填报之前一定要看一看第一志愿、非第一志愿这些学校的招生章程。

天津是平行志愿还是顺序志愿
天津是平行志愿。
天津高考平行志愿录取规则:
2023年天津市高考平行志愿采用“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一轮投档”的投档录取规则。简单来说,平行志愿有三个“一”:一个是同一批次,一个是可以填几个并列的院校志愿,再一个是在一个投档时间段内投档。
2023天津报考平行志愿录取批次设置有:
艺术类、体育类本科批次,提前本科批次,普通本科批次A阶段,普通本科批次B阶段,艺术类、体育类高职(专科)批次,提前高职(专科)批次,普通高职(专科)批次等志愿批次。
天津高考平行志愿是高考录取中相较于梯度志愿的一种新方式。就是天津高考考生填报A、B、C、D、E、F等。若干个平行(都是第一志愿),但有顺序排列(A、B、 C、D有先后顺序)的院校志愿,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
天津高考平行志愿填报技巧:
1、合理组合院校志愿:
平行志愿填报时,考生不宜全部填报高分段院校,也不必全部填报低分段院校,一般情况下考生可以根据自己高考成绩、个人兴趣爱好、身体条件等因素,在有可能被录取的院校范围中,合理、有序组合院校志愿。
2、按照“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原则执行:
(1)冲一冲:
把有希望够得着的理想学校作为A志愿。
(2)稳一稳:
把与自己成绩“门当户对”的学校作为B志愿。
(3)保一保:
把比自己成绩稍低点的学校作为C志愿。
3、选择“专业服从调剂”:
建议天津市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一定要选择服从专业调剂。毕竟考生填报一个院校可以填6个专业, 还有一个“服从专业调剂”志愿,主要就是表明考生在没有被自己所填专业录取时,是否愿意调剂到其他专业。
如果考生不选择“服从专业调剂”,一般会被高校退档。
高校选途网以上就是填报志愿的梯度怎样掌握?(关于高考平行志愿的学校梯度)全部内容,更多相关信息,敬请关注高校选途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